文献解读|Food Chem(9.231):代谢组学和肠道微生物组学揭示6-姜烯酚对肥胖的改善作用
✦ +
+
论文ID
原名:Metabonomics and the gut microbiome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6-shogaol on improving obesity
译名:代谢组学和肠道微生物组学揭示6-姜烯酚对肥胖的改善作用
期刊:Food Chemistry
影响因子:9.231
发表时间:2022.10.28
DOI号:10.1016/j.foodchem.2022.134734
背 景
干姜是传统的药食两用植物,富含蛋白质、粗纤维和脂肪等功能性化合物。姜酚是姜的主要活性物质,而6-姜烯酚则是姜酚中含量最高的组分,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。研究表明,姜酚具有潜在的抗肥胖作用,对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患者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。但是,关于姜酚改善肥胖的潜在机制还不清楚。本研究通过代谢组学和肠道微生物组学分析了6-姜烯酚对高脂诱导肥胖小鼠代谢物及肠道菌群的影响,阐明其对肥胖的治疗效果,为今后6-姜烯酚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。
实验设计
结 果
01
6-姜烯酚对体重、组织重、Lee’s指数、糖耐量和血清生化的影响
和ND组相比,HFD和HFD-S(HFD饮食加盐溶液)组小鼠体重和Lee’s指数显著增加(图1A–C)。6-姜烯酚处理后,体重和Lee’s指数显著降低,表明6-姜烯酚可以有效抑制体重增加,改善肥胖。与ND组相比,HFD组的白色脂肪组织和肝脏的重量显著增加,而6-姜烯酚处理则改善了这一趋势(图1D,E)。
在整个实验中,HFD组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ND组, 6-姜烯酚处理后,口服葡萄糖耐受试验(OGTT)的糖耐量得到改善(图1F,G)。和ND组相比,HDF组小鼠肝脏甘油三酯(TG)、总胆固醇(TC)和低密度脂蛋白(LDL-C)水平显著升高,而高密度脂蛋白(HDL-C)水平下降,使用6-姜烯酚处理逆转了这一趋势(图1H),表明6-姜烯酚可以改善HFD引起的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。
图1 6-姜烯酚对体重、Lee’s指数、组织重量、葡萄糖耐受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
02
6-姜烯酚对肝脏和脂肪组织质量积累的影响
组织病理学分析表明,高脂饮食导致肝组织中脂质积累增加,肝组织颜色变浅(图2A)。HFD组和HFD-S组的脂滴比例增加,6-姜烯酚改善了脂质的增加,这与肝脏重量的结果一致(图2A,B)。脂肪细胞肥大与肥胖密切相关, 和ND组相比,HFD组小鼠附睾脂肪细胞面积增大,6-姜烯酚处理显著降低了脂肪细胞肥大,这与附睾脂组织重量的结果一致(图2C,D)。
图2 6-姜烯酚可减轻脂质积累和脂肪细胞增大
03
6-姜烯酚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
与ND组相比,HFD组小鼠肠道微生物群的chao指数和sobs指数下降,但低剂量的6-姜烯酚(HFDL)和中剂量的6-姜烯酚(HFDM)处理后显著增加。ND组有40种独特细菌,HFD组有6种,HFDL、HFDM和高剂量6-姜烯酚(HFDH)组分别有15种、2种和8种,表明HFD和6-姜烯酚改变了肠道微生物群(图3A)。β多样性分析表明,HFD和6-姜烯酚干预后,肠道菌群的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。ND组和HFD组易于区分,HFDL组和HFDM组与HFD组明显分离。但是HFDH组的点相对离散,导致与HFD的分离不明显(图3B)。物种组成分析表明,厚壁菌门、放线菌门、拟杆菌门和疣微菌门是主要门(图3C,F)。HFD组的厚壁菌丰度显著高于ND组,而6-姜烯酚处理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(图3D)。与HFD组相比,HFDL组的拟杆菌丰度增加,HFD组厚壁菌与拟杆菌的比率(F/B)增加,6-姜烯酚处理后降低,但没有显著差异(图3E)。在属水平上,粪杆菌、毛螺菌、乳酸菌和阿克曼菌的丰度最高(图3F)。这表明6-姜烯酚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平衡了HFD引起的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。
HFD组中拟普雷沃菌属、无氧芽孢菌属和毛螺菌科富集。疣微菌、变形杆菌、阿克曼氏菌、乳酸菌和肠球菌在NC组中富集。6-姜烯酚干预后,一些和肥胖改善相关的微生物群的丰度增加,如Coriobacteriaea_UCG-002、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、另枝菌、布劳特氏菌属、颤螺菌、毛螺菌科和罗氏菌属(图3G,H)。
图3 6-姜烯酚调节肠道微生物群
04
6-姜烯酚对代谢的影响
代谢组学表分析表明,在正离子模式和负离子模式下分别检测到7306和8024个质谱峰,共注释了1183和630个代谢物。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(PLS-DA)表明, HFD组和6-姜烯酚干预后粪便代谢物出现显著差异。不同的饮食模式和6-姜烯酚处理导致代谢物的差异,各组之间分别聚类(图4)。
图4 各组间代谢物的聚类分析
与ND组相比,HFD组有6种不同的代谢物,其中,5,6-环氧树脂、18r-羟基二十碳五烯酸、柳杉二醇11-O-鼠李糖苷、3-(4-羟基-3-甲氧基苯基)-N-[2-(4-羟基苯基)乙基]环氧乙烷-2-氧肟酸下调,而蜂斗菜醇酮、脯氨酸-甘氨酸-赖氨酸-丝氨酸、(R)-泛酸4′-o-b-d-葡萄糖苷上调。与HFD组相比,HFDL、HFDM和HFDH组分别有5种、4种和6种不同的代谢物(图5A-D)。聚类分析显示了代谢物分布的差异(图5E)。与ND组相比,HFD组中的蜂斗菜醇酮、脯氨酸-甘氨酸-赖氨酸-丝氨酸、4-羟基苯甲酸葡糖醛酸、(R)-泛酸4′-o-b-d-葡糖醛酸减少,3-(4-羟基-3-甲氧基苯基)-N-[2-(4-羟基苯基)乙基]环氧乙烷-2-氧肟酸、5,6-环氧树脂、18r-羟基二十碳五烯酸和柳杉二醇11-O-鼠李糖苷增加。与HFD组相比,6-姜烯酚可逆转这些变化。
KEGG分析表明,ND和HFD组之间差异代谢物的主要富集途径是鞘脂信号通路和磷脂酶D信号通路;HFD和HFDL的主要代谢途径是色氨酸代谢、吡啶代谢、甘氨酸、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以及甘油磷脂代谢;HFD和HFDM的主要代谢途径是精氨酸生物合成、癌症中的中心碳代谢、牛磺酸和低血糖素代谢;HFD和HFDH的主要代谢途径是苯丙氨酸代谢、精氨酸生物合成(图5F-I)。
图5 各组间不同代谢物和代谢途径分析
05
微生物和代谢组学结果的相关性分析
与ND组相比,HFD组差异代谢物中的蜂斗菜醇酮与紫单胞菌科和拟普雷沃菌、Family_XIII_AD3011_group呈正相关,与肠球菌、乳酸杆菌和阿克曼氏菌呈负相关。代谢物脯氨酸-甘氨酸-赖氨酸-丝氨酸与Anaerotruncus、腊肠菌、布劳特氏菌和黏液状菌呈正相关,与阿克曼菌呈负相关。代谢物3-(4-羟基-3-甲氧基苯基)-N-[2-(4-羟基苯基)乙基]环氧乙烷-2-氧肟酸与拟普雷沃菌、布劳特氏菌和黏液状菌呈负相关,与肠球菌属和阿克曼菌属呈正相关。与HFD组相比,6-姜烯酚组中的差异代谢物无梗茄碱与脱硫弧菌呈正相关,与乳酸杆菌呈负相关。前角鲨烯二磷酸盐与黏液状菌呈正相关,与乳酸杆菌呈负相关。PE(22:5(4Z,7z,10z,13z,16Z)/14:1(9z))与脱硫弧菌、Anaerotruncus、珊瑚菌_Ucg-002和黏液状菌呈正相关。5,6-环氧树脂,18r-羟基二十碳五烯酸与Anaerruncus,腊肠菌,Enterhabdus和黏液状菌呈负相关。(R)-3-羟基-十四烷酸与拟普雷沃菌、布劳特氏菌和黏液状菌呈负相关,与肠球菌属和阿克曼菌属呈正相关。柳杉二醇11-鼠李糖苷与粪杆菌和肠杆菌呈负相关。5-乙基-2-甲基吡啶与拟普雷沃菌呈正相关(图5J)。
+ + + + + + + + + + +
结 论
本研究证明6-姜烯酚可以改善HFD诱导的肥胖,并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和代谢。6-姜烯酚可以显著降低HFD小鼠的体重、肝脏脂质积累和脂肪细胞肥大。此外,6-姜烯酚改善了葡萄糖稳态并调节了血脂水平。肠道微生物群和代谢组学分析表明,6-姜烯酚调节了肠道微生物群的群落结构,并改变了代谢物水平。研究结果为今后6-姜烯酚对肥胖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。
+ + + + +